生产型企业专利的挖掘产出

日期:2024-12-10 编辑:超级管理员 浏览:177

众所周知,专利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因此,创新型企业通大多比较重视专利的申请。然而,难道来图加工的生产型企业不配拥有专利吗?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虽然其并非像创新型企业一样设有专门攻克技术难题的研发设计部门,但无论是在样品的生产还是成品的生产环节中,生产型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问题、困难,零部件的生产、调试,到产品的整体组装、调试等环节,都是有可能会出现技术问题的环节。技术问题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克服技术问题的好点子的产生,这些好点子收集好,分析好,利用好也是一笔可贵的无形资产。那么,生产型企业如何基于自身特点进行专利挖掘,输出属于自己有价值的专利呢?

一、生产类型分析

1我们可以将待挖掘产品/项目的生产类型分为零部件生产和产品整体组装这两类。

2)针对每一类型进行相关技术要素分析,比如对于产品零部件生产,会涉及到相关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以及相关零部件的工装例如模具等;对于产品整体组装,相应地会涉及到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对于生产设备类要素进行挖掘,建议优先从结构方面而非控制、软件等方面入手。

二、创新点分析

在分解出的技术要素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每一个技术要素有可能涉及的创新点,如零部件生产设备为了生产特定需求的产品,其结构是否做出了适应性的改进设计?生产方法在步骤、流程、环境上是否有新的调整?零部件的工装是否做出对应的改进?

三、上下游扩展分析

以生产为主的生产型企业的产品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环,产业链是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关联,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既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也是竞争合作关系。产品产业链的上游包括整个产业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基础环节,产业链下游产品的技术升级换代受制于上游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的技术水平。生产型企业的业务需要依赖上游原材料也需要依赖下游的代工厂、某些小零件的供应商等,因此在基于前面步骤挖掘出本层级的主要专利点后,基于产业链关系进行相应的上下游产品挖掘工作也不忽略。可以在这一环节中进行外围的专利挖掘:

1) 先排除掉生产中外部采购的标准零部件

2) 把专利挖掘重点落在寻找定制件的新方法、新设计上,定制件的新使用方法、结构新设计等均可以考虑作为创新点

3) 除针对定制件结构本身申请专利外,还可以考虑制件的使用场景以及其在整体产品中的位置、与其他零部件的关联关系以及所实现的附加功能等角度进行挖掘。

因此,做好专利挖掘与布局,可帮助生产型企业大大减少其对上游的侵权风险,也可帮助提升生产型企业的议价能力,加强其对产业链的控制,相应地掌握更多的话语权。